首页新闻

2019-06-05

“北京大学高端学术讲学计划” ——西蒙·马金森教授系列学术讲座



simon-marginson.png

西蒙·马金森教授学术简历

西蒙·马金森(Simon Marginson)教授,国际著名教育学家,现任牛津大学教育系教授、全球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金森教授曾任教于墨尔本大学、莫纳什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著名高校,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高等教育、教育社会学、教育政治经济学、比较教育学,出版《教育市场论》《澳大利亚企业型大学的权力结构、管理模式与再创造方式》《高等教育与公共产品》等众多专著,发表论文三百余篇,获得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学会(ASHE)杰出科研成就奖、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CIES贝雷迪奖和最佳论文奖等众多奖项,担任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会员、Higher Education杂志主编和近二十份国际期刊的编委。

 

 

第一场讲座:

作为学生自我形成的高等教育:追问高等教育的本质

 

对高等教育最有益的理解是,它是学生在社会关系中自我形成的过程,而学生的自我形成往往离不开自由实践。高校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升自己,包括个体认知、文化、社会、集体发展,以及对个体社会地位和自身作为人力资本的投资。本次讲座借鉴一系列先前的思想来发展自我形成的概念,包括儒家的君子修身之学、德国传统的教化思想、以约翰 · 杜威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阿马蒂亚·森关于自由和能力的观点,以及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论等理论。

 

时间:2019611日(周二)14: 00-16: 00

地点:教育学院112报告厅

主持人: 副教授

 

 

  

第二场讲座:

高等教育与公共产品

     

高等教育除了让受教育者个人获得经济和社会收益外,还产生了诸如科研知识、现代化劳动力、区域发展、文化再生产和跨境交流等社会公共产品。同时,高等教育也增加了集体性的公共产品,如共享的科学素养、社会机会和流动、团结、包容和国际理解。 但是,在不同的国家和政治文化中,公共共同产品具有不同的含义。本次讲座将英美欧传统中在高等教育方面对于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和集体产品的理解与中国的文明传统和当代政治政策实践进行比较,并探讨其潜在的共同点。

 

时间:2019612日(周三)10: 00-12: 00

地点:教育学院209

主持人:沈文钦 副教授

 

 

第三场讲座:

存在中国大学理念吗?

     

本次讲座通过借鉴纽曼的大学观、德国的康德-洪堡模型、美国研究型大学和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理论来解析大学理念,并探讨现代中国是否出现了关于大学的独特理念道路,以及这种理念道路如何在中国的科学发展和学生数量及质量增长上呈现出巨大活力。虽然中国大学的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仿效西方,但是中国已经发展出了足以被称为中国大学理念的独特的制度组织和大学治理形式。一方面中国大学具有知识开放、国际联系和权力下放的特点,另一方面中国大学发展又与政府密切相关。我们很难用西方那种基于启蒙运动的政府市场社会三分法的理念来理解中国大学,而当我们立足于中国的政治历史和文化视角,用中国大学理念来审视时,这种双重性就变得更有意义。

 

时间:2019613(周四)10: 00-12: 00

地点:教育学院209

主持人:施晓光 教授

 

 

第四场讲座:

全球科研系统的动态发展

 

全球系统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的一体化和结构转型。国际科研合作和科研产出构成了一个全球系统,在这个全球系统中,北京大学等研究型大学在与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知识库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与此同时,研究型大学也是国家科研体系的一部分,服务于政府的政策目标,满足地方和产业的需求。本次讲座将回顾全球科研系统的发展趋势,包括全球科研网络和科学产出的增长和多样化,东亚、欧洲和北美之间科研实力的动态变化,以及通过借鉴关于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的研究成果,来探讨全球科研系统与国家科研系统之间的关系。

 

时间:2019617日(周一)14: 00-16: 00

地点:教育学院206

主持人:蒋凯 教授

 

系列学术讲座得到北京大学高端学术讲学计划的资助,谨此致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