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8

2017年助力“教育扶贫”大家谈活动在湖南长沙举行

        5月8日,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主办的2017年助力“教育扶贫”大家谈活动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全国、湖南省市各级政协委员,以及专家教授和社会名人,共同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支招。

助力“教育扶贫”大家谈活动现场
        2014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携手北京德信仁教育科技发展中心共同发起了“教育扶贫牵手行动”,旨在为国家重点扶贫县、教育欠发达地区和有需要地区的优秀高中生与骨干青年教师提供公益帮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牵手行动”项目工作小组组长丁延庆表示,项目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搭建长期性、机制化的公益教学平台,力图提高参培师生的综合素质,并通过传导作用带动相关地区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为精准扶贫贡献力量。据统计,“牵手行动”开展至今,共计对全国8个省(自治区)20个县(市、区)进行帮扶,其中国家级贫困县11个,惠及26所高中、1950名高中生。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牵手行动”项目工作小组组长、副教授丁延庆在会上介绍“教育扶贫牵手行动”项目
        如何进一步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积极作用,让贫困地区的孩子真正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当天,与会人员分享了他们对教育扶贫的思考和感悟,并从不同角度展开发言。

“教育扶贫牵手行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北京德信仁教育科技发展中心董事长游罡华分享了他对教育扶贫的独到见解
        “教育扶贫牵手行动”领导小组副组长游罡华表示,要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必须让贫困人口的后一代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用知识和素质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其中,高中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事教育行业20多年的游罡华建议,教育扶贫要坚持公益原则,针对当前教育资源失衡的现实,政府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必须转变以给予为核心的传统理念,创新公益形式,凝聚企业、高校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让公益之光照亮每位学子。
        长沙市政协常委陶红认为,教育扶贫中,农村留守儿童不容忽视。社会组织、爱心团体要与这一群体牵起手来,建立长效档案机制,扶贫先扶智。“搞好教育扶贫,就必须解决‘学什么’和‘谁来教’的问题。”长沙市政协委员王树江建议,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平等化、开放化优势,把好的老师、好的课程,通过视频连线、远程同步课堂等方式,送到贫困地区去。

中善公益促进名誉理事长邢建绪发言
        “做好教育扶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当前讨论教育扶贫意义重大。”中善公益促进中心名誉理事长邢建绪建议,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社会资源,以科学正确的方式,引导爱心人士、企业及相关组织等投入到教育扶贫中。“我们也愿意利用手上的资源,为湖南的教育扶贫事业贡献力量。”他现场表态说。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密歇根大学候选人博士叶晓阳呼吁关注贫困学生实际需求
        “除了资源上的匮乏外,贫困学生还面临信息匮乏。”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密歇根大学候选博士叶晓阳发现,许多贫困学生在高考志愿的填报中存在“高分低报”“高分低录”的现象。在他看来,教育扶贫必须先了解被扶对象的需求,在规模化与个性化的扶贫政策制定中找到平衡,从而实现精准帮扶。
        “我们当前教育扶贫的相关政策和手段,是否真的契合贫困地区的文化教育需求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会上,湖南省政协委员向征“抛”出了一连串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深思。“千篇一律的教育扶贫模式无法适用于所有地区。”她建议从贫困发生机制入手,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有效可行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模式。
        “没有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就会是‘空’的。”在全国政协委员伍中信看来,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建议,一方面要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在贫困地区当地办好学校,同时进一步推动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为贫困地区孩子提供更多招录指标。
        截止到当前,中国新闻社、《人民政协报》、人民网、中国网、光明网、《湖南日报(要闻版)》都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导;湖南省人民政府网、湖南经视、湖南教育电视台、红网、《三湘都市报》、《潇湘晨报》、星辰在线等湖南地方政府网站都转载了活动报导;新华网、《中国教育报》即将报导。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牵手行动”项目工作小组 供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