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2018-11-19

我院陈洪捷教授、刘云杉教授参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教育学科评议组第四次会议暨2018年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研讨会


11月16-1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教育学科评议组第四次会议暨2018年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研讨会在安徽师范大学顺利召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来自全国35所大学的学校领导、教育学一级学科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会议。本次会议活动由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教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丁钢教授主持。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院学位委员会主席陈洪捷教授,副院长刘云杉教授参加此次会议。

16日下午,陈洪捷教授作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介绍了综合性大学教育学博士点的经验,对新增博士点机构进行培训。他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培养:制度与实践”为题介绍我院博士点发展情况,从培养目标及培养理念入手,分别对学术型博士及专业型博士在具体培养制度与实践方面的发展引导进行全面介绍,总结了博士生培养在制度保障方面的一些有效经验,在肯定已有培养成绩同时,他也对目前两种类型博士生培养过程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问题与发展矛盾,引发与会者的思考与讨论。

陈洪捷教授发言

17日的会议讨论主题为新时代与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与发展,具体讨论问题包括:教育学学科建设优势与挑战、教育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经验与建议、教育学学科发展趋势与方向及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国际比较分析。陈洪捷教授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的身份发表了题为“国际教育学学科发展趋势”的主题报告。陈洪捷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教育学作为一个产生于欧洲18世纪末的学科,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及成熟过程,最终形成了涵盖普通教育学、比较教育学、学校教育学、特殊教育学、社会教育学、成人教育学、教育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二级学科”及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教育经济学等跨学科分支的一个重要学科,并且在20世纪后半叶形成了一个空前发展和繁荣的时期,表现在学科规模(教师队伍、专业设置、学科内部体系构成、学生数量、教科书体系、知识生产等等),具备了较强的跨学科特点。从国际教育学科的发展特点上看,各国存在较大的国家差异,例如美国注重经验研究,学科化程度高;英国注重经验研究,高教与教育社会学偏重质性分析;德国以教学论主导地位、与英美相比更加侧重理论与哲学研究;澳大利亚受英国影响较深,与英国之间的学者流动较为频繁,等等。但是各国的教育学科发展也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教育学学术地位不高,学科辐射力弱;学科自主性较差,欠缺独立的理论和方法;学科内部相对隔离,对话不足;理论与实践分离,倾向于独立、专业化的学科话语体系与教育实际之间的距离,以及研究队伍的社会来源和职业地位不高等问题。最后,陈洪捷教授还以高引用论文为观测点分享了教育学科研究前沿、热点及其发展方向,借此激发研究同行能够克服学科发展瓶颈,共同创造新的学科发展契机。随后,其他评议组成员纷纷就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发展态势、发展规模、目前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教育学科的未来发展建议展开热烈讨论。

会议中,来自全国35家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代表围绕国内教育学科建设规划思路展开讨论。刘云杉教授代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在讨论中指出,学科评价要平衡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的张力,当前的学术评价过于强调外部评价,尤其是新公共管理背后的绩效评估,学术内部的评价同样十分重要,我们即不能不看排名,但也不能围绕排名开展培养工作,需要引入时间维度去考察什么东西是能够留下来的,需要积累与保留的。其次,她陈述了学术积累和学术资源的关系,教育学科强调服务性,但不能唯资源依赖,唯热点、唯实用是从;应该注重学科积累,注重学科的理论建设。在博士生培养中,易混淆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之间的区别,以研究对象替代研究问题,而研究问题往往来源于学科的学术积累,来源于理论视角与理论对话,因此只有注重理论研究,以理论建构问题,才是长久发展之道。最后,她强调了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不同,职业教育解决一个行业“如何做”的技术问题、具体问题,而专业教育的旨趣在于引导一个行业如何更好地做,它强调具备批判一个行业怎样做背后的眼界、传统与格局。

刘云杉教授发言


(院办 供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