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2019-06-21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副教授方燕萍博士 受邀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2019611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副教授方燕萍博士受邀来我院做题为“教科研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二期课改政策实施”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教育与人类发展系陈向明教授主持,共有40位校内外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方燕萍博士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课程、教学和学习系的终身制副教授、博导,研究兴趣包括课程、教学和教师学习以及相关政策和实践方面的跨国比较教育,以及课例研究。同时,她利用叙事探究教授、研究和发展教师的实践知识和专业身份认同以及教师韧性。

 

02b6b8e269697f5959225c1fae0c87c

方燕萍博士讲座现场

 

在本次讲座中,方博士首先介绍了上海课改的背景,提出了研究问题,即上海二期课改中如何用研究来支撑制度、规划和课堂三层课程实施的政策和实践?报告基于三个理论框架,一是从制度课程、规划课程到课堂体验课程三级课程开发中,研究是从政策到实践的引导线;二是情景学习理论实践技术及其透明度,二级课改中从决策者到实施者都是新手,实践技术是否透明,决定了新手的企及程度;三是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突出工具媒介和工具的重构,二期课改中,改革者的语言、概念、技术和手段等都成了被更新过的工具媒介

通过上述理论框架分析上海的二期课改,方博士指出,这是一场由管理科研转向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市级研究项目管理和课程改革试验。课改过程中,市、区、校组织的三级课题激发了竞争和创新意识市教委教研室建设五个中心,即课程发展中心、课程德育中心、教学研究中心、教研数据中心和质量检测中心教学研究实现了三个转变分别是:从单纯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学科课程的整体研究;从基于经验转变为证据与经验相结合的教学研究;从“个人权威”式转变为“合作共同体”式的教学研究区教研员和教师进修学院与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了从观念到实践从指导到参与的角色转换。学校教研组在发挥传统教研的基础上引入了系统开展研究功能。

后,方博士以上海市三所不同层次中学的课例研究为例,说明在本次课改中,研究发挥的功能包括第一,建立课程的“三化”研究机制,即具体化、多样化、精细化;第二,形成了教研组利用教学、科研和教师发展三位一体机制实现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模式;第三,构建了一个系统教师发展体系,提高教师实施课改的能力。总之,三级课改建立了以问题为驱动、以学校为基础的教研体系,以市、区、校三级课题为引擎的课例研究模式,把政策和教师实践通过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进程连接起来。

在上述基本事实的基础上,方博士指出,在本次课改政策运行过程中,上海的教研体系具有政策渗透性和生命力,对未来的课程和教研提供了思路。宏观课程(教育)政策研究要关注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过程宏观教育政策制定和调整要基于实证数据,微观政策应挖掘指导和调节宏观政策的依据和数据,并以点带面增强宏观政策的可行性、针对性、鲜活性和生命力。

最后,陈向明教授对本次报告进行了总结,现场师生就本研究理论框架的适切性、三级课程开发与贯通、课程资源的重构、课例研究的具体实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互动。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e47d0ec6ae265d1d0b26397be24ccbc

陈向明教授总结交流

 

 

(教育与人类发展系  供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