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2023-03-01

评价驱动教与学 全面落实新课标: 《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的评价研究》课题启动会召开

  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印发新一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包括语文学科在内的16个课程标准。《新课标》中首次引入了“学业质量”模块,该模块是对特定教育阶段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能力的精细化书面描述,提供了一种定义学业成就水平的方式。围绕学业质量的评价问题开展研究,不仅有利于回应“双减”政策“减负增效”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教师应该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也有利于从宏观上更高效地描述每所学校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判断学生在某个能力水平上的熟练程度与表现情况,从而确保学校、区域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距离新课标正式印发才不到一年的时间,各级学校、教师对于新课标理念的认知程度和落实程度仍然处于初步摸索的阶段。在此背景下,围绕《新课标》中学业质量的评价开展研究具有十分深远且现实的意义。

  2023年2月24日,《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的评价研究》课题启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会议邀请到了专家、学者、全国各地语文教育教研员代表,就课题开展方向及内容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晓黎教授首先致辞,对与会专家、教师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张晓黎书记指出该课题对中小学语文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向参会嘉宾介绍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高中教育大数据实验室的成立背景与研究成果。最后,张晓黎书记对课题开展表达了殷切的期望,并再次对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能够将此次课题委托给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表达了感谢。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荣誉所长、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对此次课题的开展提出了三点建议和期望。第一,课题的开展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他希望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在开展课题研究时能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同时结合一线教学经验,真正切入现实。第二,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温先生指出,新课标在学业质量评价方面已经有了较为具体的陈述,此次课题应当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调查和研究。第三,要在推进改革和现实情况中找到平衡点。温先生认为,新课标中关于学业质量评价的论述是革命性的,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课题开展过程中应当关注不同学校在落实新课标要求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障碍,在现有的考试制度与全人教育、素质教育等理念中找到平衡点。随后,温先生围绕近期研究成果对新课标中的核心思想进行了解读,围绕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群文阅读等改变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强调要调动语文教师主动课改的积极性,而不是“被课改”。最后,温先生表达了对此次课题开展的支持和期待。

  

  随后温儒敏先生与来自各省的教研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蒋洪森提出,目前在不同层次的学校内分别存在忽视语文基础学习、改革步子迈得过大和对新课标的要求视若无睹、仍然沿用之前的教学策略的问题。因此,他关心新课标中哪些部分应该大踏步走,哪些应该小步地、摸索性地改革。温先生认为,中考的改革及其对教学所产生的作用应当是当前研究的重中之重,要同时兼顾社会公平和选拔人才的需求。来自辽宁省的初中语文教研员胡东辉围绕新课标改革与教材变动问题、教学评一致性在实际操作中的落实进行提问,温先生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答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中教育大数据实验室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蒋承围绕课题背景与意义、课题内容、课题行动方案和课题保障四个方面进行了汇报。蒋承指出,该课题希望为一线教师提供体现核心素养进阶的评价工具、案例和教学资源。为此,课题组将研究内容分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的评价方案、考试命题设计原则与方法、评价结果对于教与学的反馈与指导三大方面。课题预期成果包括学业质量评价研究报告、各学段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各省优秀典型性案例总结和教学评一体化资源等。最后,蒋承就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并邀请与会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的讨论与研究。

  

  随后,来自江苏、山西、北京、河南、湖北、山东、广东等省份的参会代表就课题内容和未来展望进行了讨论。山西省教科院主任郭乐静指出,能够推广好和落实好新课标的要求是目前山西省教育工作的重点。随后,她对山西省相关的教育改革工作进行了简单回顾,并指出,如何将课标中包含的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教师可以操作的实践是十分关键的,这也是目前一线教师最为关心的地方。河南省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常红忠结合省内具体情况探讨了中考分流的相关问题。常红忠指出,省内民办高中众多,反映了社会公众对于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的现状。辽宁省初中语文教研员胡东辉指出,新课标对于某些省份来说是“低标”,对于辽宁省而言是“高标”,给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尤其在教学评一致性的问题上,目前存在各学段边界不清、超前教学的问题。因此,他希望该项课题能够在促进学业质量评价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上提供建议。广西省语文教研员李艳萍简要介绍了广西省目前正在进行的围绕教育评价改革、作业设计改革的两个专项课题以及目前正在搭建的、依托人工智能的评价体系,该体系不仅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也关注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随后,她指出了现已开展工作的不足,并表达了参与子课题的愿望,希望能借此机会检验广西省语文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齐齐哈尔市教研院院长王景元指出,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缺乏类似高考的统一评价方式,因此他期待该项课题能够填补这一空缺,更多关注中考命题的问题。他指出,目前的中考制度担负着双重任务,既要负责生源选拔,又要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因此亟待科学切实的命题标准。烟台市教科院院长管锡基希望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拓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中小学生阅读水平测量与分级、作文的去主观化评价以及评价的全过程穿插。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蒋洪森对课题的开展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将研究内容进一步聚焦到过程性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评价上,二是进一步细化课题研究的行动路线图。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赵宁宁围绕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教育教学理念 以及基于课标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和方法两大问题发表了讲话。赵宁宁指出,学业质量是检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是否实现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应该达到的最低要求的水平,也是对学生最终发展状态的描述。相较于数学、物理等学科,语文学科在学业质量评价上的发展是较为困难的。因为语文学科缺乏明确的、可以即时检测的评价标准,因此对语文学业质量评价的研究是非常重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赵宁宁认为,基于新课标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当遵循层级性、多样性和学习性三大原则,并举了具体生动的教学案例。

  最后,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顾之川为此次课题启动会进行了总结性发言。顾之川先生指出,二十大明确将教育问题提升到了社会民生问题的层次,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问题的研究既要关注立德树人的导向,也要扎根中国大地,反映中国特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顾之川先生进一步指出,新课标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对过去语文教学经验的全部推翻,语文教育工作者仍然要汲取前人丰富的教学成果。

  

  顾之川先生也表达了对本课题的期待。他指出,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对于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缺乏清晰的认知。新课标提出的学业质量模块是对这一空白的补充,他相信课题组能够充分发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学科优势,搭建起一流的语文教育研究平台,在这一重要问题上“能推进一寸就一寸”,做出切实有效的成果。

  

  文|蒋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