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2023-06-12

“北大研究”2021年度立项课题交流座谈会顺利举行

  为推进“北大研究”立项课题的研究进展,提高研究成果质量,搭建交流平台,2023年6月1日上午,“北大研究”2021年度立项课题交流座谈会在教育学院324会议室举行。参与此次座谈会的人员包括:教育学院院长兼北京大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阎凤桥、中心副主任马莉萍、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卢晓东和“北大研究”2021年度立项课题的六位课题负责人及其课题组成员。

图1座谈会参会人员

  燕园社区张晓东老师分享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与“大思政”视域下的社区、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重点课题的中期进展,目前该研究已基本完成“高校-社区”协同育人项目的数据库建设,设计了育人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各学院上交的各项材料和前期学生实习总结的基础上,完成了教学案例集,总结了北大独特的协同育人模式。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吕丽老师汇报了《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工作路径探究—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的研究成果,从国家高质量就业政策入手,阐述了高质量就业的特点,开展了针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不同学生群体的就业调研工作,从而探析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高质量就业”之间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医学部齐心老师分享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胜任力评价模型的实践与优化———基于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的研究》的课题成果,研究采用自主研发的通用置信职业行为(EPAs)指标,开展了EPAs评价在研究生胜任力培养中适用性研究,住培中研究生和自主培训人员之间EPAs自我评价的比较研究,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住院医师的EPAs教师评价的比较研究,发现内科、儿科、妇产科的临床胜任力培养达到逐层递进目标,外科尚待提高;学科间在相同临床行为仍有较大差异。

图2 课题负责人汇报交流

  国内合作部西鹏老师汇报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机制与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北京大学在校地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上的有益经验,如与学科整体规划紧密结合,建设全流程管理平台建设、精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等,并结合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市场化运转的模式与特征,提出了增强我国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能力六方面的政策启示。

  体教部赫忠慧老师分享了《北京大学“健康校园”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的课题成果,以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健康校园”项目发布的《“健康校园”标准》中身体活动和运动的33条指标为蓝本,基于北京大学校园实际,通过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专家对指标和维度的意见,并最终构建了符合北京大学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健康校园身体活动和运动指标体系。

  燕京学堂郭菲老师分享了《北京大学跨学科研究生项目协同教学模式的探索》的研究成果,该研究立足于北大交叉学科研究生学位项目(“燕京学堂”),以国学必修课课程“转型中的中国”“实地调研”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梳理跨学科教学团队协同教学模式“课程三要素”,探索了北大中国学学科与以往传统学科的不同之处。

  课题汇报之后,与会评委和课题组老师们围绕课题研究发现、未来研究方向、中心所能提供的学术支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北京大学教育研究中心  供稿)

  

  背景链接:

  “北京大学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是以北京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和内容的研究机构。中心挂靠教育学院,主要职责包括:围绕北大改革与发展,开展调查研究;为北大师生开展有关北大改革的课题搭建平台,提供资源和学术支持;整理、编辑、发布相关研究成果,为学校的管理实践提供决策参考。“北大研究”设立于2012年,旨在鼓励和支持全校师生立足北大、研究北大、服务北大。截至2022年12月,共设立课题196项,研究主题覆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校园信息化、校史研究等十余个方面,为学校的发展改革提供了研究支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