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2025-10-27

北大教育论坛第326讲| 隐秘的桥梁:中国香港与中国内地高校的科技协同

  

  主讲人:周忆粟

  (昆山杜克大学)

  

  讲座时间:

  2025年10月28日(星期二),14:00-16:00

  

  讲座地点:

  教育学院209教室

  

  主持人:卢晓东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

  

  讲座摘要:

  本文立足于高等教育的宏观视域,考察中国大陆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并着重探讨中国香港在这一历史转型中所扮演的关键却未得到充分研究的角色。尽管主流观点通常强调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本研究揭示了中国香港地区作为一座至关重要的桥梁,为中国大陆的科技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本研究综合分析了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机构档案、大学领导者传记及博士论文等多源数据,识别出三种关键模式。首先,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香港地区与英国、日本、德国等传统科技强国并列,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仅次于居主导地位的美国。其次,双方的合作呈现出清晰的时间特征:随着1990年代香港地区的研究型博士教育日趋成熟,以及大批内地学生赴港深造,合作关系愈发紧密。第三,合作在地理分布上亦有独特模式:尽管相距遥远,北京始终保持着中心枢纽地位;而广东省则充分利用了其地缘邻近的优势。本研究的结论挑战了“香港仅仅是一座金融城市”的传统认知,揭示了其在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学术共同体方面的重要作用。该共同体有效促进了中国大陆科研机构与全球科学网络之间的知识转移。此种合作关系融合了内地丰富人才资源与香港地区的学术自由及国际联系,使其得以在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差异之下依然蓬勃发展。通过以上内容分析,为理解中国科技强国建设的政策动力和进程提供了新视角。

  

  主讲人简介:

  周忆粟是昆山杜克大学的公共政策与社会学教授,并担任该校全球高等教育研究院中国区院长。他的研究聚焦于教育政策、教育社会学和高等教育发展,尤其专注于两岸四地的比较教育研究。周教授的研究课题广泛,涵盖职业技术教育、教育领域的社会分层以及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动态等。他的学术研究兼具方法论的多样性与比较教育学的视角。在加入昆山杜克大学之前,周教授曾在澳门大学工作多年,期间担任首任教育学博士项目主任等多个领导职务。他拥有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教育政策博士学位,其职业生涯始于在陕西省的一所乡村中学担任教师。周教授经常就教育议题接受国内外媒体的采访和报道,目前他正致力于研究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科技发展。

  

  本次讲座得到黄藤教育基金的资助,特此致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