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2020-12-18

第八届“实践—反思的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2020125日至6日,第八届“实践—反思的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和北京大学教育质性研究中心办。研讨会以“风险社会的教育智慧与担当”为主题,吸引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20多所国内大学的50余位学者参加,分享交流质性研究的所得与所思,共同探讨质性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研讨会包括了6场主题报告2个分论坛的17场报告,研讨会还同时进行了网络直播。

在研讨会的主题报告中,北京大学教育质性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向明做了《成为质性研究者的人生意义》的发言。她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学术生涯为例,提出了“三味”和“三昧”的哲学意蕴借以说明质性研究也具有改变生命状态的神秘力量,发现事物的奥妙真谛。选择了质性研究,就是选择和成就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质性研究如同人生无需也无法规划:它是一场“历险”,充满不确定性;因此创造变得可能,希望由此而生

研讨会的主题报告还包括首都师范大学杨朝晖静悄悄的变革——基于U-D-S合作学校自主发展行动计划的项目探索上海师范大学杨帆的《美国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落实过程研究—基于夏威夷州的田野调查清华大学安超半规制化养育下的童年反叛:三个中产家庭的孩子们湖南师范大学的方明军的《创造性教学设计是如何生成的——一次集体备课的反映性对话探究》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李紫红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中的“小丑”意象:一名高校公共英语课教师的叙事探究之路》。

研讨会的分论坛分为“风险社会的教师智慧”“风险社会的教育担当”。第一分论坛共有九位学者汇报了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课堂视觉、能力发展、形象、自我、信念、情怀等的研究。在上半场的汇报中,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宋改敏做了题为职业院校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策略研究》的报告北京大学吴筱萌的《新手与专家教师课堂专业视觉特征的探索呈现了利用眼动追踪技术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的专业视觉进行比较山东技师学院的朱金龙一体化课程模式下职教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探讨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过程新疆石河子大学的董江华在《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报告中展示了通过扎根理论建构“好导师”模型

第一分论坛的下半段由五个报告组成。北京大学的李莉春一个高考辅导教师的自我研究探究质性研究者的自我研究认识论华侨大学的李培毓在《国际中文职前教师信念发展的研究——基于隐喻的视角报告中使用隐喻分析探究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言语技能教学的职前教师信念北京教育学院王晓玲的《错位行进中的支撑求索——一个中学教师二十五年的学习路深描分析了一位教师从乡村中学到高等教育研究者的学习之路。天津师范大学的张立平通过《理论化、数据化与再对话:一项关于教师乡土情怀的研究》介绍了如何运用质性优先的混合方法进行教师乡土情怀研究最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刘畅在《高职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研究》中分析了高职教师应该具有的学科知识。

第二分论坛共有八位学者分享了关于教学、学校发展、校长职业状态、学校转型、课程思政、德技并修、职业认同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包括山东大学李赛强的提升课程思政理论性与学术性——质性研究方法在价值观发展研究中的作用井冈山大学钟启旸虚拟现实辅助体育课羽毛球教学之研究广东金融学院许国动的方法还是方法论:建制民族志在教育研究中的角色应然》泰州学院潘小明的《从供给侧结构改革分析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基本理论、实践困境与突破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徐月农村中小学校长职业状态的意象化表达与质性分析——基于“国培农村校长助力工程”的实证研究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徐健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探究李晓静的《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职业院校德技并修育人路径研究》和梁敬蕊的《新冠疫情下医护人员的职业认同研究》。

在研讨会的最后环节,与会学者就质性研究的传统、发展、趋势、创新、本土话语体系等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陈向明教授对大会进行了总结,指出本次研讨会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呈现了质性研究的多样性,实践-反思的立场有利于我们进入丰富、生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开展研究,不同背景的研究者跨界合作有利于问题、经验和意义的重构以及思维品质的提升

近年来,质性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它不仅帮助研究者拓展了思路和方法,而且成为联系实践与研究的一条对话与交流纽带。自2013年起,在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团队的组织下,北京大学教育质性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每年举办一届实践-反思的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为广大质性研究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了很好的展示交流平台,极大地促进了质性研究的社会影响力和发展。在前七届会议的基础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和教育质性研究中心召开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北京大学教育质性研究中心 供稿)

 

1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