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2022-09-30

2022年北京大学“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研究”博士生在线学术论坛顺利召开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系统注入了许多新的活力,新的教学工具与系统的应用旨在扩展师生在教学中的能力边界。目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是否能够以及如何能够促进教育公平、资源共享、个性化发展,还有待深入的研究分析、科学的应用引导。基于此背景,北京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教育)特色实验基地在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资助下,于2022年9月23-24日举办了2022年“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研究”博士生学术论坛。

 

    自年初确定要举办“智能教育社会实验博士生学术论坛”以来,基地在3月、4月和7月分别各用一个月的时间举办了“教学叙事研究工作坊”、“智能教育社会实验工作坊”和“暑期教师行动研究读书会”,为博士生学术论坛做预热和培育工作,9月初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研究”为主题向海内外博士生与青年学者征稿,最终遴选出来自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的8位青年学者进行报告。同时,论坛还特别邀请了三位来自一线的教师向博士生们分享在大学博士生的指导下开展叙事教学研究的体会。

 

    论坛根据汇报主题分两个晚上进行。 9月23日晚活动主题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的方法、路径与挑战”,旨在就方法层面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研究路径,为参会研究者提供研究路径和方法上的参考,涉及教师叙事研究、课堂环境实验研究。24日活动主题为“高效、无害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模式探索”,旨在呈现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的前沿选题以及相关的完整研究案例,扩展参会研究者的理论视野和问题视角。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乐惠骁和博士生沈苑担任了活动的主持人。两晚论坛累计参会人数达到近300人次。

 

    在23日晚的活动中,主持人乐惠骁首先对论坛的大致情况与活动日程进行介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汪琼教授为论坛致开幕辞,表达了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促进青年学者们的学术交流和沟通,结识更多志趣相投的研究同好的意愿。第一晚的活动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的方法与路径为主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王青老师作主题为《教师跨界学习机制下的叙事转译研究》的第一场报告,与后续的三位曾参与基地主办的教学叙事研究工作坊的王昊昀、朱文慧、马莉莉老师一起,向参会研究者们介绍了进行教学叙事研究的相关方法和经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刘晋阳向大家介绍了基于案例的推理方法;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文燕银向大家介绍了学习科学奠基人之一的Ann Brown自述文章中呈现的如何开展教学场景中的实验研究的宝贵经验。

 

    24晚的活动中,5位海内外的优秀博士研究生针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相关前沿选题进行了完整研究案例的介绍,来自香港大学的Nora Patricia Hernandez Lopez介绍了对艺术学科内容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的系统综述;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洪玲从教育哲学视角分析了智能时代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转向、困境根源及路径模型;上海师范大学的高荣对智能教育场景下的算法公平进行了公平性测定原则的研究综述,介绍了多种针对算法歧视等问题进行模型修正的方法;华东师范大学的王英英系统性地介绍了智能教育应用场景下的算法信任问题,并展示了针对智能教育算法可解释性对教师算法厌恶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探究的实验设计;最后,北京大学的万博绅对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效果进行计量分析,呈现了不同数字资本的学生之间在学习获得上的不平等效应。

 

    之后,参与报告的博士生与在线参会者一起,就“智能教育”相比于“信息技术教育”呈现出的新内涵、新特点,及其对教育带来的新挑战与可能的副作用进行了讨论,讨论对话涵盖了人机协同、教育公平、教育扶贫等多个主题,乐惠骁主持了讨论。最后,汪琼教授进行了闭幕式致辞,对参与汇报的师生表示了感谢,也对参与论坛在线会议的博士生、青年学者表示了感谢,也期待与领域内的青年才俊一道相聚燕园。

 

    与会人员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并表达了持续参与基地活动的强烈意愿。未来,北京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教育)特色实验基地会继续通过举办此类活动拓展交流边界,做出更好的科研成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