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8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成功举办第291期教育论坛 如何设计可持续的探究过程和社会技术环境
2024年7月26日下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成功举办了第291期北大教育论坛,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了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尼巴分校教育学院教授、教育理论与实践系原主任张建伟教授担任主讲人,他的报告主题为“如何设计可持续的探究过程和社会技术环境”。讲座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郭文茗主持。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蒋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卢晓东、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郑蕾等参加了这次论坛。
讲座开始前,郭文茗教授首先对张建伟教授的来访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也对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到来表示了郑重的感谢,随后介绍了张建伟教授在教育理论发展与实践领域的突出贡献。
讲座开始后,张建伟教授从知识供给与知识需求的鸿沟扩大讲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改变知识获得、生成和传播应用,引出了当前知识世界的新图景,以比喻的方式指出固定航线和白水漂流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模式,而如何突破内卷的教育让学生适应动态而非固定跑道的学习过程、为未来的工作岗位和场所做准备是当前教育重要的研究问题。
紧接着,张建伟教授提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批判力的知识“消费者”和负责任的知识“生产者”,并分享了团队近期的研究,包括“非内卷”的设计和学习的社会设施构建,关注学生驱动、开放演进的知识建构过程和超越课堂、课时的开放互动机制。“非内卷”的设计使用开放拓展设计旨在让学生能够根据兴趣轨迹参与课堂,从而形成新的结构,并在这个过程中应用技术自动化跟踪学生的讨论和探究,发现课堂中有关联的对话以及洞察课堂中的动态变化,关注思维的交互和方向,使得学生能从个人问题出发逐渐走向科学的深层,而课堂结构也在探究中被调整重构。
随后,张建伟教授分享了团队在学习的社会基础设施(Social Infrastructure)建构方面的研究成果,该研究秉持开放拓展的核心原则,应用协作教学设计的理念让教师、研究者、社区专业机构共同设计学习目标,形成了跨学科真实研究社区,各方参与者在不同关注点下合力共同创设学生可以研究的真实问题空间,融合研究技能学习和对研究活动本身的元认知转变,希望能够让学生能够带着研究的眼光看待世界,有能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空间,主动创作地学习以适应不同的合作风格,是学校与社会协作进行高中阶段跨学科真实研究的优质实践,为创造性的课堂设计以及学习的社会设施建构提供了优秀的范例。
最后,张建伟教授介绍了新型学习的基础设施设计以及面向教师的KNILT项目,并以研究素养作为结尾,呼吁培养学生带有研究意识进行认知文化的实践,从开放、多维度的视角来认识与探究世界。
在讲座进行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热情踊跃地与张建伟教授展开热烈讨论,针对教学的内涵、学习与研究的关系、师生的主体性、中小学生是否具有探究者身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公民科学教育、教师教育的挑战与发展、专业硕士培养计划等从理论到实践的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拓宽了参会者的学术视野,对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教学设计研究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参考。
北大教育论坛致力于推动教育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诚挚邀请各位师生继续关注和参与未来的讲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