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2025-07-04

教育学院新快乐教育志愿服务队赴云南弥渡开展支教帮扶活动

  为深入贯彻教育强国战略部署,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时代使命,着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6月10日至12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新快乐教育志愿服务队的三名志愿者跨越山海,奔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开展“新快乐教育学生成长计划”支教帮扶活动。新快乐教育志愿服务队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发起,秉持“新快乐教育”理念,以“研究成果开源+志愿服务”为行动模式,致力于推动教育创新与实践。团队依托“学习科学”与“游戏化学习”的深度融合,构建科学、快乐、高效的新型课堂体系,助力提升学生学习体验与教师教学效能。通过课程示范、教学指导及资源支持,志愿服务队深入教育资源薄弱地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让更多师生受益于先进教育理念与方法。此次活动精准聚焦即将迈入初中阶段的学生群体,以学习科学理论为指导,融入游戏化学习创新模式,致力于全面提升当地学生的学习效能,同时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助力他们以更积极的姿态迎接新的学习阶段。

  

  在为期两天的支教中,志愿者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融合专业知识与个人经验,基于学习科学理论和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为六年级学生量身定制学习策略等课程。课堂围绕学习动机激发、自主调节训练、高效复习技巧、时间管理规划四大主题,以游戏化教学为载体,通过趣味互动让学生轻松掌握科学学习方法。针对学生面对升学紧张、焦虑情绪,志愿者还分享了情绪调节实用技巧,帮助孩子们以积极心态迎接初中生活。

  

  在推动乡村教育发展过程中,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基于前期实证研究成果,构建了融合智能学习终端应用、学习科学理论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特色课程体系。通过智能设备开展互动教学,实时收集学生学习数据,借助大数据分析精准诊断学情,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数据支撑。志愿者通过现场教学观察与深度访谈,系统梳理乡村学校教学实践中的痛点与优化空间,为课程的持续迭代积累实证依据,探索适配偏远地区学生特点的数字化学习支持模式。此举旨在推动乡村教育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践行“让学习更科学、更快乐、更有效”的理念,让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每个孩子,助力其成长为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

  微信图片_20250624105923

  6月12日,新快乐教育志愿服务队前往弥渡一中开展实地调研,与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分团深入交流,双方围绕当地学生学业基础、学习需求及教育资源配置等议题展开研讨,旨在通过一手资料的收集分析,优化教育帮扶策略、提升教学质量,此次调研为推动弥渡县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积累实证依据,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教育支撑。

  

  此次志愿服务既让志愿者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当地学生送去了科学的学习指导和心理支持。未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新快乐教育志愿服务队将持续发挥学习科学专业所长,深耕乡村教育服务领域,为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赋能助力。

  供 稿:褚云舒、杨文理
  审 核:学习科学实验室
  来 源: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