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2025-07-16

北京大学第四届“教育经济学前沿与中国实践”暑期学校顺利举办

  2025年7月1日至6日,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教经所”)主办的“教育经济学前沿与中国实践”暑期学校顺利举办。本届暑期学校扎根北大教育传统与教育学科深厚底蕴,依托教育学院科研与师资力量,并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授课交流,为学子提供了拓宽学术视野、碰撞学术思想的优质平台。本届暑期学校授课内容涵盖学习科学与教育研究、人工智能与教育研究、中国教育经济学与管理学实践三大模块,授课形式包括专题讲座、学术漫谈、小组研讨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员充分了解教育经济学的前沿学术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

  7月1日上午,本届暑校开幕式在第二教学楼425教室拉开帷幕,由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岳昌君教授致开幕辞。岳老师回顾了教经所的建立起源、历史背景与发展脉络,强调了北大教育经济学研究始终与国家和时代发展紧密相连,分享了“教育经费比例4%政策”等影响深远的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岳昌君教授指出当前教育经济学发展的特点与新趋势:第一,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经世致用、面向重要社会问题的显学;第二,教育经济学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学科范式和研究体系;第三,人工智能冲击下教育经济学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此外,岳昌君教授对各位学子进入教经所继续深造表示欢迎,祝愿学员们在暑期学校中有所收获、暑期学校圆满成功。

  4C4A4729

  岳昌君教授致辞

  

  会场合影

  随后,正式开始7月1日的授课。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哈巍长聘副教授以“教育强国高教何为?高教资源布局与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为题进行主旨演讲,揭示出科教资源聚集对区域经济增长、人才集聚与创新集聚的推动作用。下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助理教授范逸洲讲授了“学习分析技术解码人工智能时代的教与学”,系统阐释了学习分析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程,强调其通过教育大数据解析教学过程中学生行为模式与认知规律的核心功能。

  

  哈巍老师授课

  

  范逸洲老师授课

  7月2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吴忭教授进行了题为“学习科学研究中的量化民族方法”的线上主题讲座,着重介绍了量化民族志方法缘起和由该方法所衍生出的学习分析工具“认知网络分析”(Epistemic Network Analysis,ENA)。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蒋承长聘副教授也进行了题为“中国教育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向”的主题讲座,指出当前学术界和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鼓励学员选择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和问题。随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杨钋进行了题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技能形成”的专题讲座,分析了跨国企业和校企合作的技能需求,介绍了微观经济学下的技能形成和政治经济学视角的技能形成。

  一群人在电视前

描述已自动生成

  吴忭老师授课

  人们在看台上的人在讲话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蒋承老师授课

  

  杨钋老师授课

  7月3日,清华大学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于济凡博士以“大模型多智能体时代的教育生态建设”为题进行专题汇报,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其教育应用,深入探讨了多智能体技术如何重塑未来教育生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陆方文教授讲授了“问卷实验法”(Survey Experiment),围绕问卷实验法的基本理论、实际应用及经典案例展开,为听众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方法论指导。

  

  于济凡老师授课

  

  陆方文老师授课

  7月3日晚,暑期学校举办了学术研讨活动。学员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各自的研究计划和论文展开了深入的展示与讨论。经过组内充分讨论和投票,6个小组最终推选出12篇优秀论文。上述优秀论文将在7月6日举行的学生论坛上汇报并邀请评审嘉宾择优选出4篇优异论文。

  

  小组论文报告

  7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婧婧以“复杂网络建模:从教育研究的范式之争到新经验主义的转向”为题作专题讲座,系统回顾了教育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异同,展示了复杂网络建模在理解教育问题中的独特“放大镜”价值。北京大学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江哲涵和助教刘佳怡同学则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以“AI教育智能体的构建与示例”为题进行演讲,系统介绍了智能体的核心概念、知识库的优化技巧、提示词策略以及主流智能体平台的深度对比。

  

  张婧婧老师授课

  

  江哲涵副研究员与刘佳怡同学授课

  7月4日晚,暑期学校邀请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青年教师张文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翁秋怡、北京教育学院青年教师曹连喆开展学术漫谈,三位嘉宾详细介绍了各自的学术之旅和心路历程。会后大家纷纷走上前来与三位老师热烈讨论,久久不愿散去。

  88615169c2f0f29cde4d938f12e0506

  曹连喆老师分享

  DSC05352

  张文杰老师分享

  

  翁秋怡老师分享

  7月5日,北京大学教育技术系贾积有教授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为题作专题讲座,通过对传统教育与人工智能教育的对比,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生态带来的结构性影响。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王婷婷助理教授则带来了题为“技术赋能学习场景中的认知负荷研究”的专题讲座,从认知负荷理论出发,以实验案例详细阐释了技术手段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展示了认知负荷管理在实际教学情境中的前沿应用。

  

  贾积有老师授课

  

  王婷婷老师授课

  7月6日上午举办了学生论坛,各学生小组推选出的12位学员分别带来学术报告,内容涵盖高校扩招与共同富裕、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本科课程质量评价、教育与行业结构匹配等方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杨钋、助理教授周雪涵、北京大学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方晨晨老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高文娟、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杨素红、助理教授叶晓梅对论文及汇报进行点评,评选出了4篇优异论文及8篇优秀论文。

  

  杨素红老师点评

  

  高文娟老师点评

  

  周雪涵老师点评

  

  杨钋老师点评

  6日下午,本届暑期学校迎来闭幕式。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杨钋致辞,表示第四届北京大学“教育经济学前沿与中国实践”暑期学校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每位老师、志愿者们、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同时,她希望未来大家不仅能够扩大暑期学校的影响力,还能加强交流合作,互相支持,建立长期交流关系,更能持续关注后续活动的开展。杨钋老师的发言饱含对同学们的殷切期许,也为大家未来的学习与研究之路注入了前行的动力。

  

  杨钋老师致辞

  随后,周雪涵老师对暑期学校的学习内容进行精彩回顾,总结同学们对暑期学校的多样反馈,并提出暑期学校的改进建议和提升方向。

  

  周雪涵老师总结发言

  颁奖环节,杨钋老师和周雪涵老师为暑期学校的成员们颁发了奖项。至此,2025年北京大学第四届“教育经济学前沿与中国实践”暑期学校圆满结束!

  

  闭幕式合影

 

  注:本次暑期学校获奖完整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筹备组成员:于磊、刘雅旋、林智勇、胡奕博、甄芷萱、李卓熠、郑翔睿

  优秀志愿者奖:陈桐安、祁瑞敏、蒋仁宇、徐玉胜、叶雅诗、余瑶懿、何孝恩、杨菲、张德华、陈姝锟、刘思成、涂裕仁、肖婕、张艺昕、吴凯霖、云如先

  最佳参与奖:靳佳琪、曹明子杰、陈冠邦、葛晋熙、赵攸宁、刘佳辰

  优秀论文奖:陈驭焯、陈志娟、康友志、李玉炫、刘欣懿、闫畅、宋海生、张梦瑶

  优异论文奖:吴玉莹、刘月、胡海涛、何清扬

  

  供稿:陈桐安、余瑶懿、祁瑞敏、蒋仁宇、徐玉胜

  一审:何孝恩、杨菲、张德华、于磊

  终审:朱琼、周雪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