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4
北京大学教育学科4项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立项
2025年8月27日,2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公布。北京大学教育学科获批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本次获批项目涵盖高等教育、教育经济、数字化学习、医学教育等多个前沿领域,深度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质量评价、绿色就业促进等重要议题,充分展现了北京大学教育学科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扎实积累与创新能力。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杨钋主持的“基于行为经济学的理工科人才绿色就业研究”项目,聚焦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和科技竞争需求,重点研究理工科人才在绿色就业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该项目将从环境规制、企业和院校绿色转型与个体工作选择三个层面,深入分析理工科人才就业现状与绿色转型的关系,研究成果将为推动我国绿色发展和理工科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政策参考。
面对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黄晓婷老师主持的“竞争情境与合作主体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基于多模态数据的研究”将聚焦大学生创造力培养这一核心议题,通过开发基于多模态数据的新型测评工具,揭示不同竞争情境和合作主体影响学生创造力的机制,研究成果将为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和人工智能教育工具优化提供实证依据。
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教育生态的时代背景下,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马莉萍主持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模式及其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项目,将通过问卷调研、实验干预和追踪研究等,刻画大学生使用人工智能的应用层次和认知模式。结合多模态数据分析,探究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学业发展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实际影响,为高等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
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吴红斌主持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政策评估研究”在服务国家民生领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项目将在首批订单生服务期满的关键时点,运用大规模多源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这一重要医学教育政策进行系统的评估,研究成果将为完善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决策咨询参考。
据统计,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项,其中2023年立项3项,2024年立项5项。
北京大学教育学科将以此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科研,推动交叉学科融合,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与学术影响力,为繁荣教育学科研究、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获批立项项目及项目负责人简介
项目名称: 基于行为经济学的理工科人才绿色就业研究
批准号:72574004
项目负责人: 杨钋
项目负责人简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教育经济与管理系系主任,担任中国教育技术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财政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经济学、职业教育、学生发展,专著《技能形成与区域创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功能分析》获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独立)、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独立)。
项目简介:大国博弈的关键在科技竞争,科技竞争的核心是理工科人才竞争。当前,我国出现了理工科人才培养绝对规模扩大和相对规模下降的新形势,且大量毕业生未进入与专业相关的绿色工作岗位,这制约了我国实现绿色转型的能力。本研究将从宏观(环境规制)、中观(企业和院校绿色转型)和微观(个体工作选择)层面分析理工科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和趋势、影响因素及其社会经济后果。
项目名称:竞争情境与合作主体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基于多模态数据的研究
批准号:72574007
项目负责人:黄晓婷
项目负责人简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学院。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考试信度、效度、项目反应模型,以及基于考试数据的相关教育政策研究等。
项目简介:本研究针对当前创造力培养中缺少科学的测评工具、个体和培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机制不明、人机协同模式下的学生创造力发展规律不明的三个核心问题,在计算测量学框架下开发基于多模态过程数据的新型测评工具。并采用实验设计,在不同情境下对大学生创造力进行测试,分析和揭示不同竞争情境和合作主体通过动机路径和认知资源路径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差异化机制。研究成果可以服务于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并为优化AI教育工具、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实证依据。
项目名称: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模式及其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追踪调查与实验干预
批准号:72574011
项目负责人:马莉萍
项目负责人简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院长助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副主编,北京大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教育政策、院校研究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曾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等多项荣誉。
项目简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教与学,随着大学生在学习中日益广泛地使用人工智能,学界对于“技术赋能抑或工具依赖”的争辩也不绝于耳。本项目将通过收集分析问卷数据、行政管理数据、人机交互文本数据,刻画大学生在学习中使用人工智能的应用层次和认知模式;通过在真实教学情境下开展随机干预实验以及长时段的追踪研究,实证检验人工智能使用模式对大学生学业发展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净效应”;课题组还将运用质性访谈、中介效应分析等方法进行机制分析,总结提炼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学习的有效路径,破解教育生产的“黑箱”。希望通过本课题的开展,为有效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优化数智赋能育人方式、促进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提供研究支撑和政策依据。
项目名称: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政策评估研究
批准号:72574009
项目负责人:吴红斌
项目负责人简介: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高级研究学者(医学教育)。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其中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教育研究》、Academic Medicine、Medical Education、 JAMA Network Open、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多部,入选ScholarGPS全球医学教育研究近五年Top Scholar(前0.5%,我国医学教育研究领域唯一入选学者)。
项目简介: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政策是高等(医学)教育领域一项重要政策。在国家要求进一步完善该政策,以及首批订单生服务期满4年的背景下,本项目拟在全面调研分析该政策及其实施状况的基础上,采用大规模、全国代表性、多源的行政数据与调查数据,综合采用简约式方法和以模型为基础的计量经济学方法,从政策目标的实现效果、政策对关键利益群体的非预期影响和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三个方面评估订单生政策。
供 稿 | 杨 钋 黄晓婷 马莉萍 吴红斌 王雪沛
审 核 | 蒋 凯 哈 巍
来 源 |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