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4
共建印度尼西亚创新未来:北京大学–亚洲开发银行团队赴印度尼西亚访问
2025年8月10日至12日,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哈巍带领的研究团队赴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和茂物,就“如何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开展专题研讨会。此次研讨会获得亚洲开发银行的大力支持,并由亚行官员Yumiko Yamakawa和Theresia S. Sembiring协调推动。调研团队重点探讨了中国发展经验如何为印度尼西亚“黄金印尼2045”长期发展愿景提供借鉴与支持。该愿景旨在推动印尼在2045年跻身先进、繁荣国家的行列。此次调研任务结合政策咨询与实地考察,深入研判印度尼西亚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瓶颈问题,并提出加强“三螺旋”体系(即高校、政府与产业协同创新)进而构建有效的地区创新系统的政策建议。
8月11日,访问团首先走访了印度尼西亚国家研究与创新署(BRIN)。BRIN国内治理研究中心主任Mardyanto Wahyu Tryatmoko向团队介绍了BRIN的机构职能,特别是其在推动高校与政府合作中的作用。在会上,北京大学哈巍副院长作了题为《中国的成功经验及其对印尼的启示:三螺旋视角下的分析》的报告。他指出,中国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的成就,能够为印尼在构建以科研为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提供有益借鉴。双方讨论围绕提升科研能力、促进跨部门协同合作以及推动科技引领的经济发展等议题展开,交流深入而富有成效。
在印尼国家研究与创新署(BRIN)合影
当天下午,代表团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大学(以下简称印尼大学)举办的高层研讨会。会议开幕式上,印尼大学科研副校长Hamdi Muluk教授以及印度尼西亚高等教育、科学与技术部(以下简称印尼高教部)研究与开发司司长Fauzan Adiman分别致辞。随后,北京大学哈巍副院长介绍了北大–亚行合作项目,阐述了该项目在理解和加强东南亚创新生态体系方面的目标与愿景。
印尼大学创新事务负责人Prasandhya Astagiri Yusuf教授作了主题报告,介绍了印尼大学的创新生态系统,重点展示了学校的科研优势、技术转移机制和成果转化路径。来自印尼大学、万隆理工学院(ITB)和泗水理工学院(ITS)的教师创新团队展示了他们的发明成果,随后,来自CV Bartec Utama Mandiri与PT Graha Tekno Medika的企业代表分享了私营部门的见解。印尼高教部的官员则从政策角度介绍了如何打造更具支持性的创新环境。
研讨会在互动讨论中圆满结束,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应持续推动高校、政府与产业三方的对话合作,共同促进印尼创新生态的不断发展。
在印尼大学(UI)合影
8月12日,代表团走访了印度尼西亚茂物农业大学(IPB)。该校在农业科研与创新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代表团在学校的创业中心受到热情接待,茂物农业大学创新发展与技术专家处副主任Tri Pratorno教授致欢迎辞。茂物农业大学食品过程工程 Dr. Ing. Azis Boing Sitanggang教授作了题为“粮食安全与大学经验分享”的报告,系统介绍了学校在粮食安全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多家受益于茂物农业大学资源支持的初创企业代表也在会上发言,介绍了校企合作所带来的发展成效。
研讨交流环节中,代表团与教师及业界代表围绕推进农业产业技术、加强科研与市场的衔接以及支持可持续乡村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在茂物农业大学(IPB)合影
在茂物农业大学(IPB)合影
当天下午,代表团来到印度尼西亚高教部,举行本次行程的最后一场咨询会议。代表团与该部科技传播与应用司处长Yudi Darma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重点讨论了印尼的创新发展目标,以及如何通过加强学界、政府与产业的协同合作,加快实现印尼的创新愿景。
在印尼高等教育、科学与技术部(MoHEST)合影
在一系列会议中,来自产业、政府和教育界的与会代表共同指出了印尼在创新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印尼具备年轻的人口结构、积极寻求合作的高校和日臻完善的政策,三螺旋模式的潜力不断增长;另一方面,资金投入不足、政策不稳定以及制度设计方面的瓶颈,依然制约着科研成果的商业化与创新进程。
尽管如此,与会者一致认为印尼的未来充满希望。哈巍副院长在总结中指出:“中国在创新与高等教育方面的成就用了近30年的时间得以逐步实现。如今,印尼正处于创新突破的关键时期,但要实现目标,必须打通政策、科研与产业之间的桥梁。”
哈巍副教授在印尼大学(UI)分享有关中国“三螺旋”体系构建的经验
在此次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哈巍副院长将带领燕京学堂三位硕士研究生洪安妮,柯以颯和奥妮卡共同撰写一份政策报告。报告将重点关注三螺旋模式的有效融合,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推动东南亚三国(包括印尼)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的发展。该报告预计将在今年12月份于亚行总部(马尼拉)进行成果展示,并于明年初发布。
此次访问延续了北京大学与亚洲开发银行的长期合作传统,将学术研究与发展实践紧密结合,以应对东南亚不断演变的挑战。通过将中国经验转化为本土化的解决方案,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帮助亚洲发展中国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打造地区创新增长极。
供 稿 | 奥妮卡
审 核 | 哈 巍
来 源 |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