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2025-09-04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组织师生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2025年9月3日上午9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组织全体师生在112报告厅、学院大厅以及103报告厅集体观看纪念大会。

  纪念大会在80响礼炮声中拉开序幕。直播画面中,天安门广场上三军仪仗队步伐铿锵,礼炮轰鸣响彻云霄,瞬间将同学们带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全体师生面向国旗肃然起立、齐声高唱国歌,表达对先烈们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屏幕内外,歌声交融,情感共鸣,唤醒了跨越时空的民族集体记忆。

  微信图片_20250903113642_50_185

  历史记忆永不褪色,时代潮流浩荡向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庄严宣示,道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揭示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师生认真聆听并记录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现场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4C4A5316(1)

  在盛大的阅兵仪式上,战旗猎猎,铁流滚滚,一支支受阅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一件件现代化国防装备震撼亮相,受阅官兵英姿飒爽、斗志昂扬,展示了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阅兵仪式不仅展示了国威军威,更让师生感受到祖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给在教育强国追梦路上的师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极大地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C4A5332(1)

  教育学院主会场(112报告厅会场)

  E:\WeChat Files\wxid_jvl4h9qcbjad11\FileStorage\Temp\7cf19a0a83966ba2dcf3e5025c6e0cd.jpg

  教育学院分会场1(学院大厅)

  E:\WeChat Files\wxid_jvl4h9qcbjad11\FileStorage\Temp\efa2e0ed400ad52c28000c106abfd34.jpg

  教育学院分会场2(103报告厅)

  观看结束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师生在现场展开热烈的交流。师生一致认为,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附师生感想:

  

  这场庄严盛典不仅是对烽火岁月里英雄先辈的崇高致敬,更是对新时代中华儿女的使命召唤与精神淬炼。当受阅方阵迈着铿锵步伐走过,当先进装备展现大国底气,我们深刻意识到,和平从不是历史的馈赠,而是代代人奋斗守护的成果。我们要将阅兵激发的炽烈家国情怀,转化为立足岗位、勇担重任的实际行动。在人才培养中,把抗战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引导青年读懂历史的厚重、扛起时代的责任。在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以啃硬骨头的精神突破瓶颈,让学术科研真正服务国家发展需求,用扎实的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智慧动能。

  ——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张晓黎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感到十分震撼,倍受鼓舞!我们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共同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心聚力。当年,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实现一次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要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坚定不移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实现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教育学院院长 蒋凯

 

  阅兵仪式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我们应当深入思考如何科学、系统、有效地利用这类影像资源,设计出符合不同学段、不同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案,让爱国情怀、历史意识与民族自信更好地内化于学生心中。这不仅关乎教学方法的创新,更涉及教育理念的深化与转型。让我们教育研究者一起努力,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贡献力量!

  ——教育学院副院长 尚俊杰

  

  看着大屏幕上抗战80周年阅兵式,我想起41年前自己作为北大计算机系的学生有幸参加了1984年的阅兵式。与1984年相比,这次阅兵式增加了很多军种,网络空间方阵、信息方阵、无人机、机器狗、空中加油机、巡航导弹等,真实地展现了41年来中国科技进步和国家实力发展,我深感骄傲和自豪!祝愿伟大祖国科技进步,繁荣昌盛,人民幸福!

  ——教育学院工会主席 郭文茗

  

  今天上午,我和教育学院全院师生一同观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内心无比激动、感慨万千!作为教育学院一名青年教师,我深受感染和鼓舞,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我将牢记教育使命,传承抗战精神,在教育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朱彦臻

  

  一个铭记历史的民族,注定被历史所铭记。这段八十年的峥嵘岁月,雄辩地证明了党的擎天架海之力与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伟大意志。我们从抗战中汲取的,远不止于悲壮的记忆,更是在存亡绝续关头所展现的非凡战略、强大组织与不朽精神。处在新时代的我们,唯有传承这份基因,以卓越的远见凝聚人心,以无畏的担当率领团队,方能强化引领、笃行实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注入磅礴力量。

  ——教育学院博士后  张倩倩

  

  八十年风雨兼程,八十年筚路蓝缕。这次阅兵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全体肃然起敬,让人不禁想起无数为反法西斯战争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感念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目睹强大的人民军队、科技感满满的武器装备,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油然而生,由衷为祖国的复兴与强盛骄傲。这场阅兵彰显了我国捍卫和平的决心与能力,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各自岗位上奋发图强,共同守护和平盛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教育学院行政党支部组织委员  熊煜

  

  观看纪念大会直播时,我数次热泪盈眶。当抗战老兵登上观礼台,当历史画面重现,先烈们浴血奋战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当现代化军事装备列阵亮相,我为祖国今日的强大而心潮澎湃。那段山河破碎的岁月让我深知: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己强大,才能挺直腰杆,守护家园。今天的和平与强盛来之不易,我们当铭记历史、奋勇前行,以实干筑牢祖国强大根基,不让屈辱历史重演。

  ——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办公室主任  霍玉龙

  

  观看纪念大会直播,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我深刻体会到今天和平的珍贵,也为先辈们的不屈抗争心生敬意。作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物业主管,物业服务虽无惊天动地之举,却关乎师生日常与学院运转。抗战精神里的务实坚守、责任担当,正是我工作的准则——日常做好楼宇巡检、设施维护,及时解决师生提出的物业需求,用扎实的服务为学院教学科研筑牢后勤保障线。未来我会继续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情,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责任,以实际行动传承先辈精神。 

  ——教育学院物业主管 米祥林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苦难辉煌中孕育出伟大的抗战精神。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作为北京大学青年学子,我将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奋勇前进的力量,以青春姿态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教育学院研究生会主席、2025级博士研究生 卫民

  

  教育学院师生齐聚观看恢弘庄严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盛典,整齐的步伐、昂扬的士气、崭新的装备、先进的科技,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宣誓。作为北大教育学院人,我深知国家强盛离不开青年担当。教育的使命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育精神与责任。我们应当以抗战精神为滋养,以强国建设为己任,培养兼具民族情怀与全球视野的青年,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教育学院2023级硕士班党支部书记 李姗铭

  

  今天上午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倍感震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唯有平等相待、守望相助,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奋进力量,坚定信念,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与智慧。

  ——教育学院2025级博士研究生  邱世琛

  

  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天阅兵式上的讲话,目睹参阅将士们昂扬坚定的精神面貌,让我们深感震撼与自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艰苦卓绝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见证。新时代的青年,生逢其时,大有可为。作为北大教育学院新生,我们将牢记殷切嘱托,淬炼过硬本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奋战在教育战线,为教育强国建设、人才培养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 马万腾

  

  时代向前,吾辈向上。这场庄严的纪念不仅让我们铭记历史,更激励着我们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中。“把研究做到山川田野之间,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是时代的使命感召,也是我辈教育学院学子坚定的理想信标。教育是国家大计、民族大计,将研究方向聚焦于此,既是对多年来所接受教育的感恩和反哺,也是对先辈精神的传承,更是对国家未来最真挚的承诺与担当。

  ——教育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 刘宇阳

 

  供  稿 | 尤佳钰

  审  核 | 庄德水

  来  源 |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