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2016-12-30

第四届“实践-反思的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我院成功举办

        2016年12月16—18日,第四届“实践-反思的教育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我院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学院等1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余名学者、博士生以及部分教育公益组织成员一起,以“学校及日常生活中的质性研究”为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与会代表合影
        北京大学教育质性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向明教授做了题为《理论对话在质性研究中的作用》的主旨发言。陈向明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如何超越对经验事实的简单描述,如何通过与已有理论的对话进而形成有解释力的结论,成为当前质性研究有待突破的难题。陈向明教授以其主持的一项有关实习教师的课题为例,呈现了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借助多元理论解释原始资料,并最终发展出独创性解释框架的过程。陈向明教授认为,理论框架在研究中一波数折的演化过程体现了质性研究动态生成的特点,也回应了质性研究对本土特色理论的文化诉求。

陈向明教授做主旨报告
        会议还邀请了浙江大学赵康副教授、安徽大学朱光明副教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富伟博士等做主题发言。他们分别以《吸收外来教育思想中的偏离与折射》《何谓教育希望》以及《学校治理、职业自觉与教师文化》为题,介绍了近年的研究,并就相关问题与参会者展开了充分交流。
        大会设置了两个分会场,分别为“中小学学校教育与教师发展”以及“质性研究方法论探究”。北京大学吴筱萌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王倩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杨帆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教师徐月在第一分会场做了发言,他们均在各自的研究中采用质性方法对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不同侧面的调研,不少研究结果颇具新意,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北京大学詹成峰、山西长治医学院李永平、浙江师范大学许国栋、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安超、北京大学博士生魏戈,在第二分会场围绕“质性研究方法论”问题展开了元层面的深度反思。研讨集中在质性研究资料分析、质性研究的结构化设计、以及质性研究者的身份定位等问题上。
        本次研讨会是北京大学教育质性研究中心的年度活动,通过一年一度的交流研讨,丰富了同行的思想,展现了质性研究极具包容性的特点,呈现了质性研究发展的多样化趋势。第五届“实践-反思的教育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将于2017年年4月在广东珠海举行。
(教育质性研究中心  供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