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茗

郭文茗(曾用名:郭文革)
职称: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办公室:420
电话:010-62767723

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学士;理学硕士;高等教育学博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访问学者。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研究领域:
在线教育、教育的“技术”发展史、数字化阅读、基于大数据的学习行为分析、教育政策研究

课程与教学:
本科生课程:
06733010 媒介与教育演变 北京大学本科生通识选修课

硕士研究生课程:
06711520 教育导论II——教育技术学基础
06710860 教育技术学基础,专业必修
06701408 在线课程设计,专业选修
06710780网络传播基础
其他:新媒体与教育、自适应教学系统研讨班、教育游戏研讨班等

博士生课程:(合作开设)
EDD课程:信息技术与高校管理
Ph.D两门:06700240博士生文献阅读、06700250教学实习

MOOC课程:
解密教育的技术变革史,中国大学MOOC、华文慕课
e时代的新课堂——在线教育概论,清华学堂在线

学术发表:
专著:
[1]. 中国网络教育政策变迁——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到MOOC,郭文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译著:
[1]. [美]Smaldino等著,郭文革译. 教学技术与媒体,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 [澳]丹尼斯·克伯蒂克编著,侯建军译,郭文革审校.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12
参编图书及教材:
[1]. Chen Hongjie & W. James Jacob, Trends in Chinese Education,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7   8. “Technology” Development History of Education, Guo Wenge
[2]. 论文《媒介技术:一个“长时段”的教育史研究框架》被收录进周洪宇、周采主编的《当代教育史学前沿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19
[3]. 汪琼 尚俊杰 吴峰等编著,迈向知识社会-学习技术与教育变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第一章 教育的“技术”发展史
[4]. 尚俊杰编,计算机应用基础[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教材,第2、4章
[5]. 高利明著,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上册(教材),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第4、8章。
[6]. 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15年3月专家访谈:郭文革:公共服务体系的学习服务创新思路,编入《筑梦路上,携手同行——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50人谈》,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2019

期刊发表:

中文期刊:

[1]. 郭文茗,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3(1):62-82+189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23年9月全文转载。
[2]. 郭文革,黄荣怀,王宏宇,贾艺琛,王梦倩著,以历史为镜,迎接ChatGPT对教育未来发展的挑战[J],高校智慧教研(第3期)封面文章,教育部“虚拟教研室专家组”内刊,2023
[3]. 郭文革,杨 璐,唐秀忠,李海潮,数字教学法:一种数字时代的教学法及一种教学法的数字教材[J],中国电化教育,2022(8):83-91
[4]. 王梦倩,郭文革,李亚娇,在线论坛中高质量数字化读写实践何以实现?——师生交互作用质性比较分析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22(8):60-69.
[5]. 郭文革,唐秀忠,王亚菲,元宇宙的兴起与哲学二元认识论的反思:对互联网哲学本质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84-92.
[6]. 郭文革,彼得·拉米斯与印刷技术时代的教育变革——媒介技术作为一种“元认知”框架[J],教育学报,2022年第3期,184-195。
[7]. 郭文革,黄荣怀,王宏宇,贾艺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枢纽工程: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22(4):1-9。 2023年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文摘》摘要转载。
[8]. 郭文革,理想的中国开放大学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22(2):9-10.
[9]. 郭文革;张梦哲;续芹;雷静;刘洋,同时“在场”与在线“面对面”——对国外26篇在线同步视频教学研究的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21(2):27-35,77
[10]. 郭文革,在线教育研究的真问题究竟是什么——“苏格拉底陷阱”及其超越[J],教育研究,2020(9):146-155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21年2期全文转载;
[11]. 王梦倩;郭文革(通讯);罗强;高洁;乔博著,中学生数字化读写特征研究——基于“数字化阅读”在线课程的调查[J],现代教育技术,2020年08期,57-64
[12]. 郝丹,郭文革著,知识生产新模式的基本特征与反思——基于库恩科学理论评价标准的考察[J],教育学术月刊,2019(3):3-12
[13]. 郭文革,从“大水漫灌”到“深耕细作”[J],中国远程教育,2018(9):15-16,37
[14]. 郭文革,媒介技术:一种“长时段”的教育史研究框架[J],教育学术月刊,2018(9):3-15,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18年12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15]. 徐坚,郭文革,乔博著,慕课:“次生口语时代”的知识表达[J],中国教育网络,2018(8)
[16]. 郭文革,教育变革的动因:媒介技术影响[J],教育研究,2018(4):33-39,人大报刊资料微信公众号全文转载
[17]. 王梦倩、范逸洲、郭文革、汪琼著,MOOC学习者特征聚类分析研究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8(7):9-19
[18]. 郝丹,郭文革,中外远程教育学费比较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8(5):22-31;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成人教育学刊》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19]. 郭文革,互联网时代的学术期刊转型[J],中国远程教育,2017(9),5-6
[20]. 郭文革,从三个视角看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J],中国民族教育,2017年Z1期,12-14
[21]. 郭文革,再论在线学习的灵活性:教室将变成一种“轻”资产[J],中国远程教育,2017(1),15-19
[22]. 郭文革,媒介技术、教育与人[J],开放教育研究,2017(1),8-9
[23]. 郭文革,高等教育质量控制的三个环节: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J],中国高教研究,2016(11),58-64
[24]. 郭文革,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J],中国远程教育,2016(5):41-42
[25]. 郭文革,张魁元,沈旭东,虚拟教学管理团队领导力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4)23-34
[26]. 郭文革,沈旭东,MPOC:大规模私有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22-32
[27]. 郭文革,网络课程类别分析——基于互联网教育传播模型的分析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4(5):41-46;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成人教育学刊》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28]. 从一门网络培训课程到“虚拟”教师培训学院北京大学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网络培训课程(初级)的设计与实施
[29]. 郭文革,陈丽,陈庚,互联网基因与新、旧网络教育——从MOOC谈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4,173-184
[30]. 郭文革 王钟贤,科普基地案例分析——美国公共图书馆,科普研究,2013年8期(增刊),100-108
[31]. 陈纪瑛 郭文革,美国研究生对中国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观察和评价,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年2期,70-74
[32]. 郭文革,新内涵与新空间,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4期,16-17
[33]. 郭文革,引领式网络课程:理念及设计,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3期,13-17
[34]. 陈晔,杨皎,郭文革,中学教师怎么选择网上教学资源——基础教育网站评价指标之实证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1期,94-99
[35]. 郭文革,教育的“技术”发展史,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3期,137-157;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11年12期全文转载
[36]. 温岩、郭文革、侯建军,“引领”在网上异步教学中的效果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10-02,32-35
[37]. 许国雄,王爱华,贾积有,郭文革,文东茅著,基于WEB 的北京市高等教育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8期,85-88
[38]. 郭文革,认知推动的政策变迁——1998-2007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政策变迁的反思,北京电大学报,2009年2期,5-9
[39]. 郭文革,从一门网络培训课程到“虚拟”教师培训学院北京大学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网络培训课程(初级)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电化教育,2009(7). 24-28
[40]. 郭文革,网络学习“入侵”课堂……[J].中国远程教育,2009(6). 36-37
[41]. 郭文革,北京大学《教育技术学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9(8).59-63
[42]. [美]Bill Pelz,郭文革 陈维超译.我的网上教学三原则[J].开放教育研究,2007(6):30-38.
[43]. 李皓,郭文革,网上适应性学习资源的重复利用——介绍一个可以描述适应性学习资源的扩展元数据规范,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8期,82-85
[44]. 郭文革,美高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政策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1期,47-50,人大报刊资料摘要转载
[45]. 郭文革,希建华,本土化:国际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高等教育信息化国际研讨会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2年3期,13-16,人大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46]. 郭文革,引进教材和本土教材的对比研究[J],高等教育论坛,2002年2期,31-34
[47]. 缪蓉,郭文革,《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9期,40-41
[48]. 郭文革,围绕教学对象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培训中的教学设计探讨,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12期,25-27
[49]. 郭文革,研究生教学中“网络+面授”教学模式探讨[A].中国电化教育,2001(11)新世纪全国网络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31-33.
[50]. 郭文革,英国国家审计署审计对财务信息系统的要求指南,中国内部审计,1999年8期
[51]. 郭文革,慕课:传统课堂的解构与建构,主持第十二届中国远程教育大会MOOC专题论坛的主持人发言,发表于《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13年
[52]. 郭文革,守正出新,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10年6期,10-11页
[53]. 郭文革,“网络教室”是教学的“核心细胞”,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10年(2)期,31页
[54]. 郭文革,从古登堡到互联网,2009年主持第八届中国远程教育大会资源建设专题讨论,主持人发言记录,发表于《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9年24期,34

英文期刊:

[1]. Wang (王梦倩), M., & Guo (郭文革), W. (2023).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ChatGPT on Education: Using History as a Rearview Mirror. ECNU Review of Education, 0(0). https://doi.org/10.1177/20965311231189826.
[2]. Mengqian Wang, Wenge Guo & Qian Dong,Profil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multimodal posting in a digital literacy SPOC and examin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perceptions,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Received 26 Oct 2021, Accepted 24 Jul 2022, Published online: 08 Aug 2022 SSCI
[3]. Mengqian Wang, Bofan Sun, Huixiao Le, Wenge Guo. Does group size influence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action in online forums?. Journal of Computers in Education. 2020 ESSCI
[4]. Mengqian Wang, Wenge Guo, Huixiao Le, Bo Qiao. Reply to which post? An analysis of peer reviews in a high school SPOC.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2020 SSCI
[5]. Guo, W. G., Chen, Y., Lei, J., Wen, Y. (2014). The Effects of Facilitating Feedback on Online Learners'Cognitive Engagement: Evidence from the Asynchronous Online Discussion. Education Science(Online), 4(2), 193-208.
[6]. Yuzhuo Cai, Wenge Guo.Responses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o the Challenges of Information Society[J].E-Learning,UK,2006 Volume 3(3):353-360.
英文Peer-Review会议论文:
[1]. Yuqi Sun,Wenge Guo, Xiaomeng Wu: Camera Shy in Online Synchronous Class: A Qualitative Study in College Students. ICBL 2023: 111-123  EI检索
[2]. Yichen Jia,Wenge Guo: Museum Blended Learning Through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The Case of Smithsonian Learning Lab. ICBL 2023: 224-235  EI检索
[3]. Wenge Guo, Seeing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Three-Year Experiment of Digital Reading Online Course[A], Blended Learning:Re-thinking and Re-defining the Learning Proce[C],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CBL 2021,Nagoya, Japan, August 10–13, 2021, Springer,36-49. EI检索
[4]. Mengqian Wang, Wenge Guo, Qian Dong, Profil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online writing styles in a digital literacy SPOC, Kobe, Japan, ICoME2020(online conference), August 17 & 18, 2020,优秀论文奖
[5]. Bofan Sun, Mengqian Wang, Wenge Guo, The Influence of Grouping/Non-grouping Strategies upon Student Interaction in Online Forum, ICBL2018, Osaka, Japan
[6]. Jie Gao, Wenge Guo, Mengqian Wang, Learners’ Critical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in Online Asynchronous Online Discussion: Based on A Digital Reading Online Course, EITT2017, Osaka, Japan,2017.12.7-12.10, Full Paper,EI检索
[7]. Yang Li, Shan Wang, and Wenge Guo, A Study on Use and Acceptance of Reading Apps among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C], Excellent Paper Awa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CTE2015), 2-4 July 2015, Hong Kong SAR, China
[8]. Guo,W.G.,Li Yang, Gao Jie, Learning with Video: The Digital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Digital Reading[C], Hybrid Learning Innovation in Educational Practices,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CHL2015, Wuhan, China, July 27-29, 2015 Proceedings, EI检索
[9]. Guo,W.G., From SPOC to MPOC----The effective Practice of Peking University Online Teacher Training,full paper for a presentation at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ducational Innovation through Technology (EITT 2014) in Brisbane, Australia during October 27-29, 2014. EI检索
[10]. Guo, W. G., Chen, Y., Lei, J., Wen, Y. (2014). The Effects of Facilitating Feedback on Online Learners’ Cognitive Engagement: Evidence from the Asynchronous Online Discussion.full paper for Joint-Symposium Innovation in Web-enabl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Edmonton, Alberta Canada during June 10-11, 2014 
[11]. Chen, Y., Guo, W. G., & Luo, H. (2013). Knowledge Sharing in A Virtual Community of Online Learning Facilitators: A Case in A National Distance Education Program in China. Poster presented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AECT). Anaheim, California, October 29-November 2, 2013.
[12]. Wenge Guo,Wen Yan,Jianjun Hou, The Effects of "Facilitating" in An Online Asynchronous Teachers Training Course,Hybrid Learning and Education[C].Springer,2010,249-258,EI检索
[13]. Wenge Guo,From an Online Training Course to a “Virtual” Teacher Training Academy——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eking University Asynchronous Online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Hybrid Learning and Education[C].Springer,2009:365-377. EI检索
[14]. Wang Aihua ; Guo Wenge ; Xu Guoxiong ; Jia Jiyou ; Wen Dongmao,GIS-Based Educational Decision-Making System,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y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Services (GSIS 2009),Nanjing, China EI检索

研究报告:

[1]. 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Eeet-202135),教育部高教司委托课题,课题负责人:黄荣怀  2022.4.26
[2]. 高校在线教育Step by Step简易指南,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公众号,2020年2月6号
[3]. 美国研究生高质量在线课程案例分析,高校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委托课题,课题负责人:高松
[4]. 中国远程教育学费与国外远程教育学费比较研究,高校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委托课题,课题负责人:高松
[5]. 2015年,中美青年科技人员合作研究计划长期影响力研究报告,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6]. 张魁元 郭文革,虚拟教学管理团队领导力研究——以北京大学“国培计划”远程教师培训为例,北京大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工作简报,2012年第9期,总第26期
[7]. 21世纪中国教育的公共服务平台——学习超市总体运营发展创意规划设计和实施方案,“国家教育新媒体学习超市平台学习超市总体运营发展创意项目”总报告,国家教育电视台,2010 
[8]. 中美青年科技人员合作研究计划项目评估报告(2004-2009),2009,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9]. 中美青年科技人员交流计划项目评估报告,2005,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其他发表:

[1]. 郭文革,“互联网+教育”三大发展趋势,中国教育报,2021-3-24 
[2]. 郭文革,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之道,中国科学报,2015-11-5
[3]. 郭文革,互联网影响下的教育变革,中国科学报,2014-11-18
[4]. 郭文革,推动网络教师培训机制创新,人民政协报,2012-04-18,2版整版

主持科研课题:

[1]. 2022,在线课程设计:基于教学设计工具箱模型,获批北京大学2022年度教材建设项目立项教材
[2]. 2022,在线课程设计,获批北京大学2022年度数字教学建设项目
[3]. 2020.11-2021.11,在线教学活动类型、数据产出及在线学习行为分析——基于“数字化阅读”系列在线课程的分析,北京大学教育大数据研究项目一般课题
[4]. 2020.3-2020.12,关于“疫情后,在线教育发展趋势的研判”的研究,北京翼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5]. 2018年7月,学生数字素养现状研究——基于苏州十中《数字化阅读》在线课程,苏州市教育检测评估中心
[6]. 2018年5月,科技部美大科技交流项目评估,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
[7]. 2018年5月,关于“数字化阅读”在线教学实验的合作协议,北大附属嘉兴实验学校
[8]. 2017年9月,关于“数字化阅读”在线教学实验的合作协议,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校
[9]. 2017年3月,关于“数字化阅读”在线教学实验的合作协议,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校
[10]. 2016年10月,关于“数字化阅读”在线教学实验的合作协议,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校
[11]. 2016年,全国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国家一般”课题,通过数字化阅读 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研究(BCA160056)
[12]. 2016年,关于奥鹏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调研咨询协议,北京奥鹏远程教育中心有限公司
[13]. 2016年,关于“数字化阅读”在线教学实验的合作协议,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校
[14]. 2015年,关于“数字阅读”在线教学实验的合作协议——大学与重点中学合作开展SPOC模式的创新思维课程实验,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校
[15].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学),“教育信息化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S)战略研究”(课题批准号:ACA140009)。课题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陈丽教授;负责第二子课题:“MOOCS的本质、作用、创新和挑战”;
[16]. 2014年,中美青年科技人才合作计划长期影响评估,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17]. 2012年,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虚拟教学管理团队的领导力研究(AJA12130)
[18]. 2012年,承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部“数字化科普基地建设研究(2012KPYJ06-2)”
[19]. 2012年,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视频公开课调查分析研究
[20]. 2011年,教师在职培训模式转型与机制创新,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21]. 2010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校长继续教育培训研究
[22]. 2009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研究
[23]. 2009年,中国教育电视台“学习超市”整体创意研究,中国教育电视台  20万
[24]. 2009年,中美青年科技人员合作研究计划项目评估报告,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25]. 2009年,北京大学网络学院“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初级)’网络课程更新”, 
[26]. 2009年,北京大学网络学院引领式教学模式研究; 
[27]. 2009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28]. 2008年,基于校讯通平台,开展教育增值服务,北京炎炎互动公司
[29]. 2007年5月,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国家级骨干”培训项目
[30]. 2006年,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模式,北京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
[31]. 2006年,教育部师范司委托“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初级)网络培训课程”,负责课程的模式的设计,协调课程内容、平台和教学实施过程的设计与开发。
[32]. 2005年,中美青年科技人员交流计划项目评估报告,科技部中国科技交流中心   
[33]. 2005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政策变迁分析(DCA050059)
[34]. 网络教学系统中的用户模型和知识表示方法研究,台湾中流与喜玛拉雅基金会研究资助, 2002年10月-2004年3月

获奖情况

2021,北京大学2021年度树仁学院教师奖。
2020,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20,在线教学案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研一体”线上进行时》被评为北京大学2020在线教学优秀案例。
2020,在线教学案例《教育导论II(教育技术学基础)在线教学》被评为北京大学2020在线教学优秀案例。
2020,在ICoME2020国际会议上,指导的博士生王梦倩获得了“Young Scholar Award”。
2020,专著《中国网络教育政策变迁——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到MOOC》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2018年,北大教育技术前沿暑期学校8年历程,获得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9/11)
2018年,北大教育技术前沿暑期学校8年历程,获得2017年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9/11)。
2017年,专著《中国网络教育政策变迁——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到MOOC》获得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6年,《教育技术学基础》获得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
2016年,专著《中国网络教育政策变迁——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到MOOC》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协会第九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5年,获得北京大学“北京银行教师奖”。
2015年,获北京大学2013-2014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奖。
2014年,《教育的“技术”发展史》,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3年,《教育的“技术”发展史》,北京市第六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论文奖第一名。
2012年,荣获北京大学2011-2012年度优秀班主任三等奖。
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2010年,北京大学平民学校第五期培训班“优秀教师志愿者”。
2009年,“2009国际远程开放教育论坛”中文辩论沙龙最佳辩手
2009年,博士论文“认知推动的政策变迁——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政策分析”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五届“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2008年,被评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2008年,北京大学平民学校第三期培训班“优秀教师志愿者”。
2008年,研究生《教育技术学基础》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获得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6年,被评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2001年,荣获安泰教学奖。
2001年,北京大学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大赛,优秀奖。
2001年,论文《围绕教学对象进行教学设计》被中国电教协会高校文理科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评为二等奖。
2001年,研究生教学中的“网络+面授”教学模式研讨,获得教育部“新世纪网络教育”论文一等奖。

专业兼职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理事会理事(2023-)
教育部高教司 重点领域教学资源及新型教材建设项目 专家工作组 专家(2022-2025)
教育部“重点领域新型教材暨数字教学法虚拟教研室” 负责人(第3批)
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创始成员(2015-)
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2006-2012)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家工作组专家(2009-2012)
教育部教师司“国培计划”网络培训专家(2006-2010)
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学会理事会理事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010-2014)
全国教育技术协会高校文理科专业委员会理事长(2004-)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基础教育电子教材开放机制与试验研究项目”指导专家(2012-2014)
北京市数字化校园实验学校建设评审及指导专家(2012-2014)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大在线首席学习官(2016-)
山东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习设计首席专家(2017-)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SSCI)匿名评审专家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SSCI)匿名审稿专家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 匿名审稿专家
《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教育学报》等多家国内权威核心期刊的匿名评审专家;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专家委员会成员(2017-);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Exchange (JETDE) 杂志编委会成员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创业导师(2014-2016,2016-2018,2018-2020);

返回